三娘子的办法是“尽力而为,以前不知世态炎凉几乎丧命,如今只要自己不受到伤害,破些财并不过分”。
第二天,三娘子从床底下拿出自己的积蓄,在上工之前,去商铺里买了两大包袱的被单衣物,带去了新村,以前把银子全部交给赵娘子的事情她再也不会做了。
时间过得飞快,年终总帐的时候到了,湘菀才发现,于氏的光明新村根本就是赔本在运营。
于氏的冬衣卖到大江南北,甚至北梁也在走私光明新村的冬衣。
为什么?
不仅仅因为质量好棉花厚绣工美裁剪合体显窈窕身姿,最重要的是卖的是成本价,并且因为是流水线操作而且进货量大,外面的商家连成本价也竞争不过。
订单源源不断的的进来,光明新村又修了十排民房,更多的妇女有了工作。
作坊采买的布料棉花越来越多,又采购了纺线机和织布机,加大了工种。
难民们的口袋里有了饷银,装了窗门,买了床柜桌椅,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像人样了。
可只有做账的人才知道根本没有盈利。
湘菀急得上窜下跳,跑去问于氏,“在亏本呀,有没有对策?”
于氏却毫不在意,轻描淡写的说,“无碍”。
直到后来湘菀才明白,百分之八十的利润都是于氏和三娘子的高档成衣赚来的,百分之二十的来自女工们做的成衣,利润还不够发饷银,赚不赚钱于氏根本不在意。
湘菀想,自己还是土样土森破,杞人忧天,就是个打工的命。
父母子女关系真的很复杂,作家有种有心无力的痛苦,担心自己解释不清楚。
喜欢临河巷的故事请大家收藏:(www.dingdian001.com)临河巷的故事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