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可以传承的家业!
盖茨想了想,林凡身为华夏的大鳄,而且对方投资搞得也完全不差,支持一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于是他说道:“好,我让拉尔森跟你谈。”
拉尔森是盖茨家族财富的管理人,林凡知道这个人,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写下一单生意。
在美国搞钱,不带几个有势力的美国人玩,赚太多了,是要惹人眼红的。
当然了,林氏资本也不存在什么牺牲利益,除了缔结利益联盟外,管理费、分红还能收回一部分收益。
只要操作得当,并不会太吃亏。
聊着聊着,就抵达了目的地。
把车停靠在路边,林凡和盖茨下了车。
林凡打量着面前靠大马路的二层小楼,通体呈灰白色,楼前有个大院子,被修建得很整齐的绿植包围着。
没有铁门、铁栅栏,巡逻的保安也没看见。
林凡看了看周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产社区,和附近的房屋建筑风格都差不多。
生活朴素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只能说,境界不一样。
听到汽车的声音,巴菲特拿着一个乒乓球拍就走了出来。
老头穿着一身运动服,头上还有豆大的汗珠,看起来和一个晨练的普通老头没什么两样。
看见比尔盖茨,老头上前一个拥抱,“嗨,比尔,早上好!”
“早上好!”
盖茨打完招呼,又给巴菲特介绍起了身边的林凡。
“哦,你就是那个华夏的林?”
巴菲特抬了抬手上的乒乓球拍,问:“会不会打乒乓球?”
林凡笑了,哟呵,这是看不起谁呢?
林凡和巴菲特聊了两句,然后和比尔盖茨跟着老头走进了院子。
院子不大,但很整洁,还种着一颗红爪槭。
进院子后,林凡发现二层小楼面积是真不大,顶多五六百平方米。
别说和庄园相比了,就是大一点的别墅都比不了。
看见林凡正在打量自己的住宅,巴菲特已经习惯了,自从他成为亿万富翁后,每一个第一次进他家的人都会这样打量。
可能不仅是打量,心中还会有疑问。
巴菲特淡淡道:“这栋房子建于1921年,有八十多年历史了。
1958年,我花了3.15万美元把它买了下来。
房子占地不大,只有5830平方英尺,里面有五间卧室,车库、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这是我人生中三笔最有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另外两笔,是我两任妻子的婚戒。”
现年75岁,一头银发的巴菲特看向林凡,问:“你能告诉我,它的价值在于哪里吗?”
林凡知道,这老头是想考教自己。
比尔盖茨在一旁微笑,也把目光投向林凡。
林凡指着院子外的马路,笑着说:“我听说,从这院子出去,一个弯都不用转,可以直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是的!”巴菲特点头。
“这可以节省大量路上的通勤时间,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分析股票上面,而不是堵车。”
巴菲特笑了笑,“就只有这些吗?”
林凡又想了想,答案可能过于直白了一些,不够有投资哲理。
于是他在心中整理了一番语言,继续补充道:“投资这项工作,需要极端冷静和超强耐心,因此远离浮华与轻率,也就远离了巨大的风险。”
巴菲特终于“哈哈”大笑起来,点点头道:“不错,我对享受浮华的生活没有兴趣,我只对赚钱感兴趣。
因为这可以使我大脑中的多巴胺大量分泌,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你这是享受投资,享受工作,而一般人只是作为改善物质生活的工具。”
林凡这个解释不错,巴菲特淡笑了一下,头一甩,“跟我来吧,看看你的球技怎么样?”
林凡和比尔盖茨跟在巴菲特身后,来到了后院。
一个跟巴菲特拥有同色银发的外国老头正和一个华裔中年人打乒乓球。
林凡一眼就认出了两人,银发老头是巴菲特的好基友、合伙人查理·芒格,另外一个是知名的华裔投资人李录。
查理·芒格虽然都已经八十高龄了,但身子骨很硬朗,左挡、右拍、下扣……
和对面的李录打得有来有往的,只见一个白色的乒乓球在桌上弹过去,又弹过来,循环往复。
林凡看得分明,李录动作很轻缓,应该留着点力,陪老头打的养生球。
直到乒乓球被击飞,驻足在一旁观看的巴菲特才走上前,给李录、查理芒格介绍起了身后的比尔盖茨、林凡。
比尔盖茨和查理芒格、李录也是老相识了,不用太多介绍。
主要是介绍林凡给两人认识。
“林,你好,我知道你,硅谷的杰出创业家!”
查理芒格很热情,和林凡握了握手,交谈了几句。
“林先生你好,请多多指教!”
然后站在老头旁边的李录也上前和林凡握了握手,先用中文打了个招呼,然后又用英文复述了一遍。
“李先生,你客气了。”
李录在打量林凡的同时,后者也在打量他。
李录在华人投资圈名气不小,出生于1966年,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毕业于金陵大学本科,是早期大陆的留学生之一。
30岁的时候,同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本科、商业管理硕士及法律博士等三个学位。
1997年,对方创办了喜马拉雅资本,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从几百万美元管理规模发展至一百多亿美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