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有必救的开封。
参将李伯升,驻大周山,拱卫密县右翼,旗下营总李成才,赵赫,贺宽……
参将郭英驻洧水。
参将于志领辽西军,驻大隗山,防护密县左翼。
三大营留在密县,地方乡兵安置在后方,护住粮道。
张薄、陈宏带领主力,听候调遣,营总李成才、赵赫、周德兴、贺宽、王恩义。
邓兴,李齐两支,负责预备军,随时等候支援。
骑兵营花眼、陈玉、郑刚……
朱秀坐镇密县。
居中调度。
……
流民军抢渡洧水。
组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厮杀声震天。
……
流民军突袭大隗山。
辽西军与流民军厮杀一团,满山遍野的尸体。
鲜血染红了大山。
“于参将,请派支援。”
辽西军的将领,嘶声烈吼,杀红了眼。
流民军已经夺下他们布置的两个关隘,失去了一处高地。
大隗山布置的不可谓不严密,辽西军不可谓未奋力作战,奈何流民军声势如虹,仿佛不怕死一般。
犹如洪水冲击,哪怕占据地形的辽西军,也节节败退,才坚持了不到三日。
“继续坚守。”
于志冷冷的说道。
到了这一步,辽西军已到了绝路,只能转身返回,坚守防线。
于志并不是心狠手辣。
而是传来了最新的军情。
流民军主力不在洧水,更不在大隗山。
而是绕过崇山,从长罗川攻入,已经包围了大周山,大有一口气吃下李伯升部的态势。
金江军的布置并没有出错。
一则流民军的战斗力让人措手不及,偏师就能把辽西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吸引了金江军的注意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二则流民军行军速度夸张。
流民军转战能力超然。
虽然得到探马的急报,知道了流民军的主力方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一昼夜能行军达到两百里。
正好赶在金江军重新布置之前,被对方抢占了地形。
一昼夜行军两百里,还能保持作战能力。
一支令人咋舌的流民军,行军速度不提,竟然还能打退前去长罗川,准备布置工事的金江军。
也导致了金江军第一场战败。
整整一个小营,四百余人,只逃回来不到两百人。
……
大周山脚下的小村庄。
成为了流民军和金江军争夺的要地。
“我不怕流民军攻打大周山,但是对方抢夺了庄子,布置了防御工事,然后分兵去攻密县,才令我担忧。”
第一次于流民军主力作战,对方的强悍,令李伯升产生了忌惮。
一昼夜两百里。
在李伯升看来,委实是天方夜谭。
现在活生生发生在他的眼前,以及对方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实在是令李伯升不能理解。
说来说去。
金江军和流民军的环境不一样。
游击区时。
金江军也是在自家的地盘,辽民为金江军通风报信,反观蛮军才是睁眼瞎。
流民军的环境更为恶劣。
一边走路一边睡觉补充体力,这种夸张的本事,学不会的人就淘汰了。
当然。
二十万流民军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本事。
存活下来积年的老贼,才有这种非凡的本领。
同样。
这些都是流民军的骨干,新王的基石。
反观流民军。
抽出最精锐的老部队,竟然未彻底消灭金江军一小营,甚至还让对方逃回去近半人。
自身也损失不小。
一比一的占比,令流民军也感到忌惮。
金江军名不虚传。
双方都收起本就没有的轻视,把对方当做生生平最强大的敌人。
于是一碰触,双方就付出了全部的力量。
“杀。”
“杀。”
……
一座不知名的小村落。
当大军抵达时,知道这里沦为战场,百姓们早已哭泣的离开,躲开了杀戮。
也幸亏他们走了。
因为此地。
已经变成了修罗场。
金江军怕死吗?
不怕死。
他们应运而生,在百姓们的期待中诞生,于蛮族最巅峰的时候,打败了对方。
流民军怕死吗?
怕死的流民军,就不会成为流民军呢。
他们在四面八方的敌视中,一路成长到今日。
他们同样是应运而生。
“轰隆隆。”
“轰隆隆。”
火炮声中。
身边的兄弟运气不好,被炮弹击中了身躯,四分五裂不知所踪,形成了一条小沟。
几名缺胳膊少腿的流民军痛苦的在地上挣扎。
无数的流民军经过他们的身边,眼睛都不眨,充耳不闻,仿佛不知道危险。
“砰砰砰。”
密集的鸟铳声,一排排流民军倒下。
“嗖嗖嗖。”
流民军还以弓矢。
虽然金江军占据了优势,但火器还未彻底淘汰冷兵器的时代,流民军的坚韧,也给金江军造成了伤亡。
流民军作战。
迅猛而又生生不息。
例如骑兵的打法。
无论敌人是什么场景。
骑兵列排,当进攻的号令下达,就犹如墙一般的冲过去,死也要死在进攻的道路上。
正是这种猛烈的打法,刚好能最小的伤亡,最大程度削弱鸟铳的杀伤力,并冲到金江军阵前。
“金江军的火器的确厉害。”
后方。
新王的五大将,前军主帅阮宏嘉,面色冷酷。
对于新式火器的战术,流民军不是很熟悉,他们虽然也有火器,但还是传统的手段。
前番招降的朝廷新军,还在新王的主力中。
不然倒是可以拉上来反击。
不过也无所谓了。
看着兄弟们杀入金江军的阵地,阮宏嘉不会放过机会,给金江军重整旗鼓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